您好!欢迎访问东莞市金和虫害防治有限公司www.jinhedg.cn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高发季防蚊指南:科学防护,守护健康


夏季与初秋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作为两种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播风险随气温升高和雨水增多显著上升。这两种疾病虽由不同病毒引起,但传播途径高度相似,均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且在夏秋季节因蚊虫密度激增而进入高发季。本文将从疾病认知、防蚊策略、环境治理、个人防护及应急处理五个维度,系统阐述科学防蚊方法,帮助公众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一、认识蚊媒传染病: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危害

登革热:从急性症状到重症风险

登革热由登革病毒引起,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其潜伏期为3-14天,典型症状包括高热(持续2-7天)、“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三红”(面、颈、胸部皮肤潮红),病程3-6天可能出现皮疹。重症患者会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倾向,甚至因血浆渗漏导致休克,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尽管登革热一般具有自限性,预后良好,但早期积极治疗是关键。

基孔肯雅热:关节疼痛的“隐形杀手”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名称源自非洲斯瓦希里语,意为“弯曲着身体”,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蜷缩的典型症状。其潜伏期通常为3-7天,起病急骤,患者会突发高热(可达39℃以上),伴随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多为对称性小关节,如手腕、脚踝),部分人出现皮疹或结膜炎。虽然死亡率较低,但关节疼痛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少数患者还可能发展为慢性关节炎。

高发季节与地域特征

我国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夏季(6-10月)因气温高、雨水多,伊蚊繁殖速度加快,成为主要流行季;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南方省份因气候温暖湿润,是高发地区。近年来,随着国际旅行增加,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即使非传统流行区也可能因输入病例与本地伊蚊结合,引发局部暴发。

二、伊蚊的生存密码:解密传播媒介的生活习性

活动高峰与偏好环境

伊蚊是“白天杀手”,其活动高峰为日出后2小时(上午9-10点)和日落前2小时(下午4-5点),尤其偏好光线充足的环境。与常见的库蚊(多在夜间活动,叮咬后起大包)、按蚊(传播疟疾)不同,伊蚊体型较小(体长约5毫米),身体呈黑色,间有白色斑纹(白纹伊蚊即“花蚊子”,埃及伊蚊胸部有白色镰刀状斑纹),因此容易识别。

繁殖依赖“小积水”

伊蚊的繁殖高度依赖清洁、静止的小型水体,如花盆托盘、废旧轮胎、饮料瓶、空调冷凝水接水盘、假山水池、树洞、竹筒等。这些积水体积通常不超过1升,但恰好为蚊卵提供了理想的孵化环境——温度适宜(25-35℃)、湿度高、无大型天敌。值得注意的是,伊蚊幼虫(孑孓)对水质要求较高,污水中反而难以存活,因此家庭中看似“干净”的积水(如养富贵竹的花瓶水、未及时倒掉的鱼缸换水量)往往成为“隐形蚊窝”。

气候条件对繁殖的影响

夏季的气候条件为伊蚊繁殖提供了“天时地利”。一方面,气温升高加速了蚊虫的代谢速度:在20℃时,伊蚊幼虫发育需10天;30℃时仅需5天,成蚊寿命也从2周延长至1个月以上。另一方面,夏季雨水频繁,露天放置的容器易积水,且人们户外活动增多,穿着单薄(如短裤、短袖),皮肤暴露面积大,增加了被叮咬的风险。此外,城市中的“热岛效应”导致局部温度更高,进一步缩短了蚊虫的繁殖周期,形成“蚊虫密度升高-疾病传播风险增加”的恶性循环。

三、环境治理:斩断蚊虫“温床”的关键举措

家庭层面:精细化排查“小积水”

家庭是伊蚊滋生的主要场所,需定期(建议每周一次)检查室内外所有可能存水的容器。重点关注:

  • 室内:花瓶、水养植物托盘(如绿萝、富贵竹)、鱼缸(需每日换水,或改为沙养)、空调冷凝水接水盘(可用干布擦干,避免长期存水)、卫生间地漏(需保持干燥,不用时加盖)、饮水机接水盘(及时清理滴水)。
  • 室外:阳台花盆托盘(可垫石子防止积水)、废旧轮胎(钻孔或倒置存放)、塑料桶/盆(倒置或加盖)、屋顶/露台的水箱(需密封,或投放灭蚊幼剂)、雨棚凹槽(用海绵吸干积水)、庭院中的竹筒/树洞(用泥土填实或倒入沙子)。
    需特别注意“隐形积水”:如废弃的饮料瓶(即使残留少量水也可能孵化幼虫)、儿童玩具(如小塑料船、水枪)、晾晒衣服的滴水(地面形成的小水洼)。建议将闲置容器集中收纳,避免露天放置。

社区层面:系统化清理公共区域

社区物业或居委会需承担起公共环境治理的责任,重点清理绿化带、停车场、垃圾站等易积水区域:

  • 定期修剪绿植,避免枝叶遮挡导致地面潮湿;清除绿化带内的塑料膜、泡沫板等易积水杂物。
  • 检查雨水井、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可加装防蚊闸,防止成蚊飞入产卵);对无法清除的大型积水(如景观水池),可投放生物灭蚊剂(如苏云金杆菌H-14,对鱼类和人体无害)或饲养食蚊鱼(如青鳉鱼)。
  • 管理垃圾站:垃圾需日产日清,垃圾桶加盖;地面定期冲洗,避免污水积存。
  • 对工地、废旧物品堆放点等重点区域,需与责任方协调,及时清理轮胎、塑料布等易积水物品。

公共区域:政府主导的长效防控

卫生健康、城管、环保等部门需协同开展“灭蚊行动”:

  • 定期监测蚊虫密度(通过诱蚊灯、布雷图指数[BI]等指标),BI值(每百户内有伊蚊幼虫滋生的容器数)超过5时,需启动应急消杀。
  • 对下水道、地下室、人防工程等难以清理的积水区域,使用缓释型灭蚊幼剂(如双硫磷颗粒),药效可持续1-3个月。
  •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社区讲座、宣传册、短视频等形式普及防蚊知识,提高居民参与度。

四、总结:防蚊需综合施策,科学守护健康

预防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关键举措在于彻底清除蚊虫滋生环境,有效切断疾病的传播链条。为实现这一目标,公众需构建多层次的防蚊体系,涵盖环境治理(如及时清理积水、加强社区联动防控)、个人防护(包括穿着长袖衣物、使用驱蚊剂、安装纱窗等)、特殊人群的重点保护以及创新防蚊技术的应用。在这方面,东莞市金和虫害防治有限公司可提供专业的蚊虫防治方案和技术支持。在疾病高发季节,保持环境清洁、减少皮肤暴露面积、避免在蚊虫最为活跃的时段外出,是降低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以便医生进行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我们能够有效降低蚊媒传染病的感染风险,为自身与家人的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

[返回]   
上一篇:无
首 页 | 关于金和 | 产品展示 | 深圳案例 | 东莞案例 | 广州案例 | 防治知识 | 资质证书 | 联系我们
关闭
客服一